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董发勤、校长黄琦。
西南科技大学源起于1952年创办的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和西南建筑工程学校以及由两校合并成立的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学校曾在重庆、石棉、绵阳三地办学,1978年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迁至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校址,清华大学绵阳分校部分职工及办学资源并入学院。1993年更名为西南工学院。2000年,原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南科技大学。学校校园现占地5463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现有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8.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已达10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269万余册,电子图书798万余册。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9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8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有国防科工局批准的国防基础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和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5‰。
学校现有教职工2741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4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587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478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5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次。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核应急环境安全智能感知与预警”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碳纳米材料”“特种高分子”“军民融合研究”等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光电检测技术与研究”等17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
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1个,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3个,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首批四川新型智库1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5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40余项。学校在2023年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中居四川省属高校第1位。
学校有光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32门,每年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出各类课程3000余门。电子技术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在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2-2020全国普通高校教师竞赛状态数据排行榜中,西南科技大学居全国44位。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有38个国家和四川省一流专业,土木工程等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有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创业大赛”等科技文化体育大赛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在2018-2022“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学校荣登百强校之列,居全国第66位。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七轮总排行榜中居第66位。学校构建了覆盖所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和非学历教育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是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示范服务中心、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设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学校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联合组建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和区域特色高端智库方面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学校拉美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国家拉美战略,获得刘延东副总理充分肯定。学校充分发挥在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先进建筑材料、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环境安全技术、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核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等科研特色和传统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特别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
“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西南科大精神,践行“厚德、博学、笃行、创新”校训,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至2023年12月)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我校题写校名↑
西南科技大学校标图案↑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
校名和校徽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使用中必须遵循学校制定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的规范要求,严格按照VIS制定的色彩、组合、尺寸比例、应用规范等实施各类事务用品设计,详细规范见附件。
应用规范:
办公用品类.zip 导视系统.zip 服饰用品类.zip 公共关系类.zip 公文.zip会务用品类.zip 交通类.zip 事务用品类.zip 宣传推广类.zip
西南科技大学学校精神↑
西南科技大学办学理念↑
西南科技大学质量文化↑
学校名称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西南建筑工程学校 | 戴金山 | 校长 | 1952~1953 |
吴胜发 | 副校长 | 1952~1953 | |
重庆第一土木建筑学校 | 魏文引 | 校长(兼) | 1952~1953 |
资文斗 | 第一副校长 | 1952~1953 | |
陈 润 | 副校长 | 1952~1953 | |
重庆建筑工程学校 | 宋 涛 | 校长(兼) | 1953~1954 |
苏 云 | 校长 | 1954~1957 | |
资文斗 | 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 | 1953~1957 | |
吴胜法 | 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 1952~1954 | |
吕沛然 | 党支部副书记 | 1956~1957 | |
夏昌槐 | 副校长 | 1956~1957 | |
重庆建筑材料 | 苏 云 | 校长 | 1957.1~1957.7 |
资文斗 | 代校长 | 1957~1964 | |
石海玉 | 党总支书记 | 1958~1964 | |
夏昌槐 | 副校长 | 1957~1958 | |
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 | 石海玉 | 党总支书记 | 1964~1975 |
资文斗 | 代校长 | 1964~1975 | |
李 森 | 副校长 | 1964~1975 | |
四川建筑材料 | 李 森 | 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 | 1975~1978 |
资文斗 | 副校长(主持工作) | 1975~1978 | |
石海玉 | 副校长 | 1975~1978 | |
姚洪均 | 党总支副书记 | 1975~1978 | |
四川建筑材料 | 郭振江 |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79.2~1982.12 |
党委代书记 | 1982.12~1984.5 | ||
资文斗 | 副院长 | 1979.2~1982.12 | |
代院长 | 1982.12~1984.5 | ||
周洪兆 | 党委副书记 | 1979.2~1982.12 | |
李金魁 | 副院长 | 1979.2~1982.12 | |
李 森 | 副院长 | 1979.2~1982.12 | |
石海玉 | 副院长 | 1980.2~1982.12 | |
李伯蜂 | 党委副书记 | 1982.12~1984.5 | |
党委书记 | 1984.5~1991.6 | ||
万起鹏 | 副院长 | 1982.2~1984.5 | |
院长 | 1984.5~1992.11 | ||
刘桂芬 |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1991.6~1992.7 | |
党委书记 | 1992.7~1993.8 | ||
何贵迪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1984.5~1993.4 | |
黄文熙 | 副院长 | 1984.5~1991.8 | |
万 朴 | 院长助理 | 1986.12~1987.9 | |
副院长 | 1987.9~1993.5 | ||
副院长(主持工作) | 1992.11~1993.5 | ||
院长 | 1993.5~1993.8 | ||
朱 强 | 党委副书记 | 1991.8~1993.8 | |
纪委书记 | 1992.6~1993.8 | ||
柯昌杰 | 副院长 | 1984.5~1988.5 | |
副院长 | 1991.8~1992.5 | ||
彭启瑞 | 院长助理 | 1986.6~1993.6 | |
吴 坚 | 院长助理 | 1991.11~1992.12 | |
副院长 | 1992.12~1993.8 | ||
姚荣东 | 院长助理 | 1993.1~1993.5 | |
副院长 | 1993.7~1993.8 | ||
陈思哲 | 副院长 | 1993.7~1993.8 | |
西南工学院 | 刘桂芬 | 党委书记 | 1992.7~1998.2 |
万 朴 | 院长 | 1993.8~1998.6 | |
朱 强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1993.8~2000.11 | |
吴 坚 | 副院长 | 1993.8~1998.6 | |
党委书记、院长 | 1998.6~2000.11 | ||
陈思哲 | 副院长 | 1993.8~1996.8 | |
姚荣东 | 副院长 | 1993.8~2000.12 | |
游建军 | 院长助理 | 1994.11~1995.11 | |
副院长 | 1995.11~2000.12 | ||
黄正良 | 院长助理 | 1995.7~1998.6 | |
李众立 | 院长助理 | 1998.6~1999.6 | |
副院长 | 1999.6~2000.12 | ||
肖正学 | 院长助理 | 1998.6~1999.6 | |
副院长 | 1999.6~2000.12 |
注:按任职时间先后排序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大禹之乡、李白故里、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
绵阳(Mianyang),四川省辖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称“涪城”、“绵州”,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城市群七大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西南科技大学现有校本部、西山校区、城南校区三个校区。学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科学研究的好地方。
综合军工处
学校保密办公室
近年来学校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稳定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彰显先进、提高水平”为指导思想,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学术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富有活力、师德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学校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60余人,博士研究生990余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5人。目前学校师资队伍中拥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次。
院士风采 | ||||||||||||
| ||||||||||||
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的院士 | ||||||||||||
姓名 | 所在单位 | 聘任部门 | 聘任职称 | 聘任学科 (专业) | 工作内容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理学院 | 教授 | 物理学 | 指导科研及学科建设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理学院 | 教授 | 物理学 | 指导科研及学科建设 | ||||||||
乐嘉陵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土建学院 | 教授 | 力学 | 指导教学、科研 | |||||||
傅依备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材料学院 | 教授 | 核技术 | 指导学科建设、师资培养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计算机学院 | 教授 | 计算机技术 | 指导学科建设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理学院 | 名誉院长、教授 | 数学 | 指导科研及学科建设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信息学院 | 教授 | 电子工程 | 指导学科建设、项目合作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制造学院 | 教授 | 机械工程 | 指导学科建设 |
序号 | 姓名 | 部门 | 从事学科专业 | 专家称号 | 审批单位 | 入选时间 |
1 | 陈永灿 | 校办 | 水利水电工程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教育部 | 2008 |
2 | 董发勤 | 校办 | 矿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矿物环境工程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人社部 | 1998 |
3 | 张永德 | 材料 | 矿业工程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人社部 | 2007 |
4 | 廖斌 | 法学 | 法学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 教育部 | 2010 |
5 | 代波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 教育部 | 2011 |
6 | 王俊波 | 校办 | 物理学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3 |
7 | 陈永灿 | 校办 | 水利水电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04 |
8 | 罗学刚 | 校办 | 生物学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4 |
9 | 肖正学 | 校办 | 矿业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9 |
10 | 彭同江 | 分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9 |
11 | 李邦发 | 生科 | 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9 |
12 | 董发勤 | 校办 | 矿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矿物环境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00 |
13 | 王朝全 | 经管 | 工商管理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05 |
14 | 卢忠远 | 校办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06 |
15 | 易发成 | 核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0 |
16 | 张志贵 | 环资 | 矿业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1 |
17 | 胡运高 | 生科 | 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1 |
18 | 张永德 | 材料 | 矿业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1 |
19 | 刘捷 | 国合 | 外国语言文学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3 |
20 | 彭汝芳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6 |
21 | 霍冀川 | 分测中心 | 化学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6 |
22 | 王孝强 | 国防 | 核科学与技术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3 |
23 | 林晓艳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8 |
24 | 张华 | 信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特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8 |
25 | 马寒冰 | 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第十届青年科技奖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0 |
26 | 罗学刚 | 校办 | 生物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03/2011 |
27 | 卢忠远 | 校办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05/2013 |
28 | 王俊波 | 校办 | 物理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05/2013 |
29 | 董发勤 | 校办 | 矿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矿物环境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06/2013 |
30 | 肖正学 | 校办 | 矿业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0 |
31 | 胡运高 | 生科 | 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0/2018 |
32 | 易发成 | 核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33 | 王朝全 | 经管 | 工商管理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34 | 王汝恒 | 土木 | 土木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35 | 尚丽平 | 校办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36 | 彭同江 | 分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37 | 彭汝芳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38 | 李燕琼 | 生科 | 农业经济与管理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39 | 廖斌 | 法学 | 法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40 | 张强 | 校办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5 |
41 | 蔡勇 | 制造 | 机械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5 |
42 | 吴斌 | 信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5 |
43 | 林晓艳 | 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5 |
44 | 刘志勤 | 计科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8 |
45 | 李玉香 | 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09 |
46 | 陈海焱 | 环资 | 环境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09 |
47 | 彭汝芳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09 |
48 | 谢鸿全 | 高教研究中心 | 光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09 |
49 | 侯大斌 | 生科 | 生物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09 |
50 | 张华 | 经管 | 产业经济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09 |
51 | 马寒冰 | 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52 | 代波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53 | 江虹 | 信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54 | 张华 | 信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55 | 周自刚 | 理学 | 物理学 光学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56 | 尚丽平 | 校办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57 | 姚勇 | 土木 | 土木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58 | 陶俊林 | 人事处 | 土木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59 | 蒋刚 | 制造 | 机械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60 | 裴重华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61 | 李杰 | 生科 | 园艺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62 | 张勇 | 科技园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63 | 陈丛梅 | 外语 | 外国语言文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64 | 李鸿波 | 材料 | 化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65 | 陈晓明 | 生科 | 环境生物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66 | 段涛 | 国防 | 核科学与技术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67 | 王兵 | 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68 | 代群威 | 环资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69 | 古斌 | 制造 | 力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0 | 孙红娟 | 环资 | 矿物加工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1 | 邢玲 | 信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2 | 宋丹路 | 研究生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3 | 张红英 | 信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4 | 杨文彬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5 | 范勇 | 计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6 | 袁卫锋 | 制造 | 力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7 | 何显兵 | 法学 | 法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8 | 胡树林 | 经管 | 应用经济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3 |
79 | 陈梦君 | 环资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0 | 陈文胜 | 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1 | 贾彬 | 土木 | 土木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2 | 甯尤军 | 制造 | 力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3 | 孟炯 | 经管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4 | 龙伟 | 文艺 | 历史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5 | 刘弘涛 | 土木 | 建筑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6 | 宋加山 | 经管 | 工商管理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7 | 魏贤华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8 | 杨涛 | 信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89 | 杨军校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90 | 余家欣 | 制造 | 机械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91 | 朱宝龙 | 土木 | 土木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92 | 吴亚东 | 计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4 |
93 | 边亮 | 环资 | 矿物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94 | 刘明学 | 生科 | 微生物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95 | 孙仕勇 | 环资 | 矿物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96 | 张亚萍 | 材料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97 | 樊晓一 | 土木 | 地理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98 | 丁明涛 | 环资 | 自然地理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99 | 王大国 | 环资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0 | 王彬 | 环资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1 | 王耀彬 | 计科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2 | 文华 | 土木 | 岩土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3 | 卢喜瑞 | 国防 |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4 | 竹文坤 | 国防 | 仿生材料与核环境安全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5 | 刘东 | 土木 | 动力及工程热物理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6 | 刘敬松 | 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7 | 杨玉山 | 国防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8 | 李怀良 | 国防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09 | 张春涛 | 土木 | 结构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0 | 张魁宝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1 | 阿拉木斯 | 制造 | 工程力学、固体力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2 | 金波 | 材料国重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3 | 孟庆利 | 土木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4 | 姚卫棠 | 国防 | 材料物理化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5 | 熊鹰 | 国重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6 | 周新力 | 生科 | 植物病理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7 | 黄晶 | 生科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8 | 蔡欣 | 生科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19 | 王建洪 | 经管 | 区域经济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0 | 史海霞 | 经管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1 | 李群山 | 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2 | 陈才 | 外语 | 英语语言文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3 | 陈瑾瑜 | 经管 | 农业经济管理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4 | 宋国栋 | 马克思 | 国际关系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5 | 庞建刚 | 经管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6 | 赵洋 | 校团委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7 | 徐黎 | 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8 | 崔一楠 | 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29 | 蒋志如 | 法学 | 法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30 | 鲁炜中 | 科技处 | 人类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31 | 谭宏 | 体育 | 体育学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8 |
132 | 胡尚连 | 生科 | 生物学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2018 |
133 | 陶诗顺 | 生科 | 作物学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134 | 李燕琼 | 生科 | 农业经济与管理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135 | 张强 | 校办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136 | 王汝恒 | 土木 | 土木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137 | 吴斌 | 信息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138 | 苏华友 | 环资 | 交通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139 | 刘志勤 | 计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140 | 姚远程 | 信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141 | 张志贵 | 环资 | 采矿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1 |
142 | 朱目成 | 董事办 | 机械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143 | 袁卫锋 | 制造 | 力学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144 | 廖其龙 | 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145 | 霍冀川 | 分测中心 | 化学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146 | 郑剑平 | 文艺 | 中国语言文学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3 |
147 | 刘知贵 | 研究生院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4 |
148 | 段涛 | 国防 | 核科学与技术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4 |
149 | 姚勇 | 土木 | 土木工程 | 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 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8 |
150 | 霍冀川 | 分测中心 | 化学 | 省级教学名师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09 |
151 | 王朝全 | 经管 | 工商管理 | 省级教学名师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0 |
教学团队
部门 | 带头人 | 授予单位 | 年份 | 团队名称 | 成员1 | 成员2 | 成员3 | 成员4 |
信息 | 姚远程 | 教育部 | 2009 | 电子技术与创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姚远程 | 张华 | 刘桂华 | 罗亮 |
材料 | 霍冀川 | 教育部 | 2010 |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 霍冀川 | 钟国清 | 杨定明 | 罗学刚 |
理学 | 杨汉生 | 四川省教育厅 | 2007 | 公共数学教学团队 | 杨汉生 | 陈翰林 | 田应辉 | 彭煜 |
生命 | 罗学刚 | 四川省教育厅 | 2008 | 现代生物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罗学刚 | 胡尚连 | 周海廷 | 王丹 |
信息 | 姚远程 | 四川省教育厅 | 2008 | 电子技术与创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姚远程 | 张华 | 刘桂华 | 罗亮 |
材料 | 霍冀川 | 四川省教育厅 | 2009 |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 霍冀川 | 钟国清 | 林晓艳 | 彭汝芳 |
环资 | 董发勤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 | 非金属矿开发与利用教学团队 | 董发勤 | 彭同江 | 李虎杰 | 冯启明 |
经管 | 卢黎霞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 | 经济学基础课程组教学团队 | 卢黎霞 | 王朝全 | 张 华 | 李富田 |
科技创新团队
部门 | 负责人 | 年份 | 团队名称 | 授予单位 |
生命 | 罗学刚 | 2008年 | 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 国防科工局 |
材料国重 | 彭汝芳 | 2011年 | 碳纳米材料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 | 四川省科技厅 |
材料国重 | 杨军校 | 2016年 | 特种高分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 | 四川省科技厅 |
科技园办 | 张勇 | 2015年 | “四川军民融合产业”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 四川省社科联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黎万和 | 2017年 | 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创新研究团队-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后备) | 四川省社科联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黎万和 | 2018年 | 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西部选题) | 教育部 |
信息 | 尚丽平 | 2012年 |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环资 | 易发成 | 2012年 | 放射性核废物处理材料研究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材料国重 | 杨军校 | 2013年 | 特种高分子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生命 | 姚银安 | 2013年 | 土壤重金属/核素污染生物治理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生命 | 胡运高 | 2014年 | 突破性水稻新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环资 | 孙红娟 | 2014年 | 层状结构矿物晶体化学与纳米矿物材料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国防 | 刘成安 | 2015年 | 极端条件下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材料国重 | 裴重华 | 2015年 | 新型结构含能材料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文学与艺术学院 | 张德明 | 2015年 | 四川省网络文学作家作品研究科研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制造 | 蒋刚 | 2016年 | 可移动式中子成像检测仪多功能承载系统研制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材料国重 | 晏敏皓 | 2016年 | 高效锕系核素纳米吸附载体的设计及其萃取机理研究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制造 | 龚伟 | 2017年 | CVD法制备Re-Co抗高温烧蚀涂层 | 四川省教育厅 |
材料国重 | 杨文彬 | 2017年 | 高分子功能防护材料 | 四川省教育厅 |
环资 | 王大国 | 2018年 | 热-水-力损伤耦合及污染物迁移 | 四川省教育厅 |
计算机 | 吴亚东 | 2018年 | 军民融合大数据可视化 | 四川省教育厅 |
党校办 | 陈波 | 2018年 | 燃烧与气动科学计算 | 四川省教育厅 |
科技园办 | 张勇 | 2018年 | 军民融合发展科研创新团队 | 四川省教育厅 |
生命 | 王丹 | 2014年 | 园艺产业团队 | 绵阳市农业局 |
生命 | 马林 | 2014年 | 中药材产业团队 | 绵阳市农业局 |
2007-2015年我校承担的国家级项目(自然科学类) | |||||
序号 | 学校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负责人 | 承担部门 |
1 | 07zg1101 | 燃烧法批量制备富勒烯 | 科技部 | 彭汝芳 | 材料学院 |
2 | 07zg1102 | 利用蛋白质环化技术提高生物柴油用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 科技部 | 王劲 | 生命学院 |
3 | 07zg1103 | 分层的网络数据分类技术研究 | 科技部 | 马建国 | 信息学院 |
4 | 07zg2101 | 微生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富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董发勤 | 党政部门 |
5 | 07zg2102 | 强激光光学元件表面疵病检测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俊波 | 党政部门 |
6 | 07zg2103 | GMR和TMR结构中的反铁磁钉扎材料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代波 | 材料学院 |
7 | 07zg2104 | 模拟锕系核素在榍石和钙钛锆石组合矿物中固溶机制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滕元成 | 材料学院 |
8 | 07zg2105 | 具有智能阻隔特性的侧链液晶聚合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剑 | 材料学院 |
9 | 07zg4103 | 矿冶重金属废水生物质吸附材料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 科技部 | 罗学刚 | 党政部门 |
10 | 08zg2102 | RFQ、DTL结构集成及其高频、物理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李智慧 | 国防学院 |
11 | 08zg2103 | Sm(Gd)@C 笼的衍生物及其薄膜制备和结构、性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彭汝芳 | 材料学院 |
12 | 08zg2104 | 用于阴极的金刚石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兵 | 材料学院 |
13 | 08zg2105 | 抗高冲击过载树脂缓冲材料及其吸能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周元林 | 材料学院 |
14 | 08zg2106 | 振动环境中连接结构的状态辨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赵登峰 | 制造学院 |
15 | 08zg2107 |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中频数字化接收机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姚远程 | 信息学院 |
16 | 08zg2108 | 中药成份开发中关键反应步骤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杨海君 | 材料学院 |
17 | 08zg2109 | ZnO-铁电体外延异质结的微结构与电性能耦合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魏贤华 | 材料学院 |
18 | 08zg2110 | 低熔点金属制备高介电常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动力学过程及介电增强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马寒冰 | 材料学院 |
19 | 08zg2111 | 磁性微孔矿物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维清 | 环资学院 |
20 | 08zg2112 | 数字图像自动修补理论与算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红英 | 信息学院 |
21 | 08zg2113 | 单目高精度大型物体彩色三维数字化测量原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宋丽梅 | 信息学院 |
22 | 08zg4101 | 魔芋葡甘聚糖规模化加工和应用关键技术 | 科技部 | 罗学刚 | 党政部门 |
23 | 09zg2102 | 图像恢复和填补中的新的模型与算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陈翰林 | 理学院 |
24 | 09zg2103 | 混凝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坏准则与破坏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陶俊林 | 土建学院 |
25 | 09zg2104 | 内嵌富勒烯的瞬态高压合成及其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彭汝芳 | 材料学院 |
26 | 09zg2105 | 海泡石/不饱和聚酯(UPR)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增强、阻燃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胡小平 | 材料学院 |
27 | 09zg2106 | 四川黄龙杓兰属植物的生殖隔离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李鹏 | 生命学院 |
28 | 09zg2107 | 新一代广播网的语义计算与内容管理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邢玲 | 信息学院 |
29 | 09zg2108 | 铀在陶瓷固化体中的赋存状态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卢忠远 | 材料学院 |
30 | 09zg2109 | 新型硅基苯并环丁烯单体的设计合成及聚合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杨军校 | 材料学院 |
31 | 09zg2110 | 光学材料的多波长激光损伤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俊波 | 党政部门 |
32 | 09zg2111 | 非对称广域覆盖信息共享网络理论与技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马建国 | 信息学院 |
33 | 10zg1101 | 再生混凝土和新型钢结构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 | 科技部 | 王汝恒 | 土木学院 |
34 | 10zg2101 | 中美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作用合作研究学术研讨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董发勤 | 党政部门 |
35 | 10zg2102 | 数字电影修复技术及其DSP实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红英 | 信息学院 |
36 | 10zg2103 | 电子自旋共振逆效应中的微波辐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代波 | 材料学院 |
37 | 10zg2104 | 填埋极低放废物中核素的微生物固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陈晓明 | 生命学院 |
38 | 10zg2105 | 非均质多相脆性材料的动力学特性与数值建模技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姚勇 | 土木学院 |
39 | 10zg2106 | 惯性驱动的微流体导电开关原理和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杨涛 | 信息学院 |
40 | 10zg2107 | 放射性石墨高温自蔓延固化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陈梦君 | 环资学院 |
41 | 10zg2108 | 宿主高粱富集土壤核素137Cs的菌根效应及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黄仁华 | 生命学院 |
42 | 10zg2109 | 多矿物体系处理酸性矿井水中As(V)和U(VI)及其体系运行渗透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璟 | 环资学院 |
43 | 10zg2110 | 空气凤梨对气体污染物-甲醛的净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郑桂灵 | 生命学院 |
44 | 10zg2111 |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图谱与影响尺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青 | 环资学院 |
45 | 10zg2112 | 蒙脱石、蛭石层间域化学反应属性及产物组装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彭同江 | 测试中心 |
46 | 10zg2113 | 反纤蛇纹石结构纳米管的可控制备与生长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马国华 | 测试中心 |
47 | 10zg2114 | 历史文化城镇的综合防灾规划与灾后重建体系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弘涛 | 土木学院 |
48 | 10zg2115 | Gd2Zr2O7烧绿石的高温高压合成及固化模拟锕系核素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唐敬友 | 国防学院 |
49 | 10zg2116 | 基于语义的物联网信息标引、计算和智能管理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彭保 | 信息学院 |
50 | 10zg2117 | 认知无线电智能学习与决策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江虹 | 信息学院 |
51 | 10zg2118 | 基于导体结构自然谐振的无芯片射频识别标签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邹传云 | 信息学院 |
52 | 10zg2119 | 黄龙风景区(中)与黄石公园(美)钙华的微生物沉积作用比较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董发勤 | 党政部门 |
53 | 10zg0104 | 矿渣粉煤灰水泥分级技术及设备产业化 | 科技部 | 李双跃 | 制造学院 |
54 | 11zg4101 | 燃煤电厂固硫灰渣高效利用成套技术 | 科技部 | 卢忠远 | 党政部门 |
55 | 11zg2101 | 导热颗粒填充聚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杨文彬 | 材料学院 |
56 | 11zg2102 | 抗γ辐照的钨酸铅乳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周元林 | 材料学院 |
57 | 11zg2103 | 硝胺类炸药晶体缺陷生成及演化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段晓惠 | 材料学院 |
58 | 11zg2119 | 自剥离型放射性去污涂料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李银涛 | 材料学院 |
59 | 11zg2121 | 中空粒子复合多孔材料制备及超低介电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黄亚文 | 材料学院 |
60 | 11zg2106 | 微生物对放射性废物减量化与核素回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董发勤 | 党政部门 |
61 | 11zg2107 | 主动诱发铀部件裂变时间关联信号求解铀部件质量丰度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知贵 | 党政部门 |
62 | 11zg2108 | 2011 IEEE废物资源化与生态环境国际会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董发勤 | 党政部门 |
63 | 11zg2109 | 可吸入矿物细颗粒与常见菌的近尺寸作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董发勤 | 党政部门 |
64 | 11zg2110 | 钨的高压相变及剪应力对其影响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修路 | 国防学院 |
65 | 11zg2111 | 衰变子体对241Am2Zr2O7固化体结构影响的模拟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烈林 | 国防学院 |
66 | 11zg2112 | 嗜酸菌对废旧印刷线路板覆层金属的浸提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谌书 | 环资学院 |
67 | 11zg2113 |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易损性及其灾变阈值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丁明涛 | 环资学院 |
68 | 11zg2114 | 土壤粘土矿物-常驻菌对Sr2+的滞固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代群威 | 环资学院 |
69 | 11zg2115 | 今生颗石藻生物矿化过程及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孙仕勇 | 环资学院 |
70 | 11zg2116 | 铯超积累植物反枝苋对铯胁迫响应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徐志强 | 环资学院 |
71 | 11zg2117 | III-V族半导体异质外延界面原子结构与应变分布规律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温才 | 理学院 |
72 | 11zg2118 |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DJ-1调控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任海刚 | 生命学院 |
73 | 11zg2104 | 沥青铀矿的物理化学稳定域与固铀能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崔春龙 | 土木学院 |
74 | 11zg2120 | 高速铁路软基中格栅式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沉降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文华 | 土木学院 |
75 | 11zg2105 | 超宽谱太赫兹源空间功率合成技术及辐射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尚丽平 | 信息学院 |
76 | 11zg2122 | 非受限2D及快速3D人耳识别原理与应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恒 | 信息学院 |
77 | 11zg2123 | 互联网冗余流量的测量及其特性分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邢玲 | 信息学院 |
78 | 11zg2124 | 基于核函数的结构特征参数辨识及其变化预测方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蒋刚 | 制造学院 |
79 | 11zgc202 | 子囊菌部分类群DNA条码的选择与评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超洋 | 生命学院 |
80 | 11zg5101 | 碳化细菌纤维素/磁性材料复合吸波制备及性能研究 | 科技部 | 代波 | 材料学院 |
81 | 12zg5101 | 用于核应急新型胶凝材料 | 科技部 | 廖其龙 | 材料学院 |
82 | 12zgc001 |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示范 | 科技部 | 陶诗顺 | 生命学院 |
83 | 12zgc002 | 动态精度补偿理论分析及控制芯片开发 | 科技部 | 王俊波(委托刘知贵) | 党政部门 |
84 | 12zg5101 | 用于核应急新型胶凝材料 | 科技部 | 廖其龙 | 材料学院 |
85 | 12zgc00301 | 雾化模型及网格生成技术研究 | 科技部 | 唐中华 | 土建学院 |
86 | 12zg1101 | 节能化ß半水石膏煅烧及磷石膏脱硫残渣制硫铝酸盐水泥技术 | 科技部 | 陈德玉 | 材料学院 |
87 | 12zgc004 | 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 | 科技部 | 胡运高 | 生命学院 |
88 | 12zgc005 | 低成本防火自保温抗震型房屋工程化研究与应用2012BAJ20B04-06 | 科技部 | 章岩 | 材料学院 |
89 | 12zgc006 | 龙门山地震带震损坡体适应性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 科技部 | 王青 | 环资学院 |
90 | 12zgc007 | 水稻新品种培育与扩繁/2011BAD35B02 | 科技部 | 胡运高 | 生命学院 |
91 | 12zgc008 | 燃气轮机定向凝固叶片氧化铝型芯制备技术及关键设备 | 科技部 | 蔡勇 | 制造学院 |
92 | 12zg2101 | 独居石陶瓷固化模拟次锕系核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滕元成 | 材料学院 |
93 | 12zg2102 | 宏观预测型动态网络交通流分配模型及其算法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蒋艳群 | 理学院 |
94 | 12zg2103 | 单晶硅表面脉冲激光重掺杂硫元素调控硅光电性质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李晓红 | 理学院 |
95 | 12zg2104 | 各向异性电介质与金属微纳结构共振耦合光学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陈俊学 | 理学院 |
96 | 12zg2105 | 掺氮N型超纳米金刚石薄膜阴极的强流脉冲发射性能及发射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熊鹰 | 材料学院 |
97 | 12zg2106 | 表面化学影响磷灰石定向生长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沈娟 | 材料学院 |
98 | 12zg2107 | 基于香豆素骨架的新型金属-有机荧光功能材料的构筑及其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杨莉 | 材料学院 |
99 | 12zg2108 | 面向全钒液流电池的新型复合膜制备及表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亚萍 | 材料学院 |
100 | 12zg2109 | 几种新高等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袁小红 | 生命学院 |
101 | 12zg2110 | 高压促进肌内脂肪氧化中酶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黄业传 | 生命学院 |
102 | 12zg2111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梯级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波动效应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杨斌 | 环资学院 |
103 | 12zg2112 | 地震解释中的图像增强若干理论与应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杨宁 | 环资学院 |
104 | 12zg2113 | 锆石晶格固核(Pu,Np)机理与稳定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段涛 | 国防学院 |
105 | 12zg2114 | 石墨氧化和再还原过程中结构的演变与表征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孙红娟 | 分析中心 |
106 | 12zg2115 | 岩土体与下垫面对降雨滑坡运动参数的作用机制及主控关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樊晓一 | 土建学院 |
107 | 12zg2116 | 微生物诱导锶生物矿化界面调控机制及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明学 | 生命学院 |
108 | 12zg2117 | 自蔓延高温合成钙钛锆石及其固化模拟锕系核素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魁宝 | 材料学院 |
109 | 12zg2118 | 凿岩爆破破岩机理与破岩过程的DDA方法模拟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甯尤军 | 制造学院 |
110 | 12zg2119 | ICF磷酸盐激光玻璃的机械化学耦合材料微观去除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余家欣 | 制造学院 |
111 | 12zg2120 | 面向太阳能建筑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协同作用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段双平 | 土建学院 |
112 | 12zg2121 | 湿热湿冷地区房屋热稳定性及节能设计对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梁爽 | 土建学院 |
113 | 12zg2122 | 避免无关依赖的众核线程划分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耀彬 | 计算机学院 |
114 | 12zg2123 | 纳秒脉冲宽谱微波器件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谢鸿全 | 党政部门 |
115 | 12zg2124 | 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推广——基于制度交互效应与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周玮 | 经管学院 |
116 | 12zg2125 | 透明氧化铝陶瓷空心微球制备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廖其龙 | 材料学院 |
117 | 12zg001 | 夏玉米间种晚熟大豆利用旱地秋季资源新技术试验示范 | 科技部 | 唐永金 | 生命学院 |
118 | 13zg1101 |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服务中心 | 科技部 | 张勇 | 党政部门 |
119 | 13zg4101 | 全氟离子膜工业生产技术研究 | 科技部 | 贾彬 | 土建学院 |
120 | 13zg4102 | 天然纤维素清洁制剂制浆集成技术产业化及示范 | 科技部 | 陈国平 | 土建学院 |
121 | 13zg4103 | α放射性内污染鼻试子检测软件开发系统测试 | 科技部 | 庹先国 | 党政部门 |
122 | 13zg410404 | 以太阳能—地源热能为能量来源的复合热泵技术研发及示范 | 科技部 | 王汝恒 | 土建学院 |
123 | 13zg010101 | 多功能承载系统研制 | 科技部 | 蔡勇 | 制造学院 |
124 | 13zg2101 | 磁控溅射类金刚石膜梯度诱导成核杂化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陈青云 | 国防学院 |
125 | 13zg2102 | 局域梯度磁场调制下石墨烯的输运性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小伟 | 材料学院 |
126 | 13zg2103 | 动态超顺磁仿生纤毛系统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任勇 | 材料学院 |
127 | 13zg2104 | 模拟锕系核素和硫在钡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中的赋存状态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吴浪 | 材料学院 |
128 | 13zg2105 | 表面效应下弹性波在纳米压电介质中的传播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古斌 | 制造学院 |
129 | 13zg2106 | 富勒烯基核素促排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金波 | 材料学院 |
130 | 13zg2107 | 角质层和气孔在铯/锶叶面吸收中的作用及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李云桂 | 环资学院 |
131 | 13zg2108 | 基于离子液体电动力学的废旧印刷线路板覆层金属回收机制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陈梦君 | 环资学院 |
132 | 13zg2109 | 干旱条件下青杨雌雄及其交互嫁接材料的根系生理及木质部离子流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韩颖 | 生命学院 |
133 | 13zg2110 |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羟基磷灰石载药复合支架的制备及骨诱导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红平 | 材料学院 |
134 | 13zg2111 |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与滑坡灾变的链式耦合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吴彩燕 | 环资学院 |
135 | 13zg2112 | 钙钛锆石基固化体辐照损伤相转变模拟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李伟民 | 国防学院 |
136 | 13zg2113 | 微波烧结钆锆烧绿石固化多核素的机理与辐照效应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卢喜瑞 | 国防学院 |
137 | 13zg2114 | 第11届国际应用矿物学大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董发勤 | 环资学院 |
138 | 13zg2115 | 岷江上游河谷聚落对泥石流灾变的响应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丁明涛 | 环资学院 |
139 | 13zg2116 | 砷黄铁矿产酸和中和过程中释砷规律及主动钝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璟 | 环资学院 |
140 | 13zg2117 | 蒙脱石与沸石矿物对铀尾矿库有害物的原位阻滞作用与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彭同江 | 分析测试中心 |
141 | 13zg2118 | 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拦砂坝基底扬压力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陈兴长 | 环资学院 |
142 | 13zg2119 | 超铀核素α粒子能谱共性建模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庹先国 | 国防学院 |
143 | 13zg2120 | 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硅酸盐矿物浮选体系中组合药剂的界面作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徐龙华 | 环资学院 |
144 | 13zg2121 | 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在微结构中流动换热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东 | 土建学院 |
145 | 13zg2122 |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兆强 | 土建学院 |
146 | 13zg2123 | 冲击载荷下混凝土界面动力特性与应变率效应细观物理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卢玉斌 | 制造学院 |
147 | 13zg2124 | 新型高效富勒烯金属盐催化剂制备及其燃烧催化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彭汝芳 | 材料学院 |
148 | 13zg2125 | 金属茂基聚合型阻燃抑烟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交联成炭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胡小平 | 材料学院 |
149 | 13zg2126 | 机构运动性能的全局结构分析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赵登峰 | 制造学院 |
150 | 13zg2127 | 基于纹理的高质量非稳定场可视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吴亚东 | 计算机学院 |
151 | 13zg2128 | 移动数字内容的公平交付及安全分发技术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黄晓芳 | 计算机学院 |
152 | 13zg2129 | 不确定环境下认知无线电自治多跳网络分布式决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江虹 | 信息学院 |
153 | 13zg2130 | 石墨—金刚石复合阴极强流脉冲发射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兵 | 材料学院 |
154 | 13zg4105 | 四川盆地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 | 科技部 | 陶诗顺 | 生命学院 |
155 | 13zg4106 | 羌族文化遗产数据库 | 科技部 | 刘成安 | 国防学院 |
156 | 13zg4107 | 羌族文化旅游区域地理信息地图服务 | 科技部 | 张平 | 网络中心 |
157 | 13zg4108 | 基于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的羌族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示范 | 科技部 | 黄敏 | 图书馆 |
158 | 13zgc202 | 基于睾丸PRDM9、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的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文静 | 生命学院 |
159 | 13zg2131 | 酸化环境下红层软岩力学性能劣化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李晓宁 | 土建学院 |
160 | 13zg1102 | 不同时空尺度滑坡预测与预警模型研究 | 科技部 | 田述军 | 土建学院 |
161 | 13zgc203 | 炸药单分子片层的制备及其对力电的响应行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胡海龙 | 分析测试中心 |
162 | 13zg4109 |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 科技部 | 康晓慧 | 生命学院 |
163 | 13zg2132 | 带刚性分隔板圆柱绕流控制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大国 | 环资学院 |
164 | 13zg2133 | 滑坡涌浪对大坝冲击破坏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大国 | 环资学院 |
165 | 14zg4101 | 高速深沟球轴承润滑失效机理与延寿技术研究 | 科技部 | 向北平 | 制造学院 |
166 | 14zg1101 | 废弃电子产品线路板绿色拆解与资源化技术及应用 | 科技部 | 陈海焱 | 环资学院 |
167 | 14zg2101 | 高温高压下Na、Ba掺杂硅基笼状化合物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伟 | 理学院 |
168 | 14zg2102 | 接力创新的模型及实证应用研究:以生物制药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孟炯 | 经管学院 |
169 | 14zg2103 | 基于超声波气流加速和碰撞技术的低热固相反应合成系统及诊断装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彭汝芳 | 材料学院 |
170 | 14zg5101 | 光电子协同微生物调控重金属离子价电子转移的微观机制 | 科技部 | 董发勤 | 党办校办 |
171 | 14zg1102 | 高比能、低成本的新型超级电容器关键技术研究 | 科技部 | 李晶 | 材料学院 |
172 | 14zg2105 | 室内氡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邓跃全 | 材料学院 |
173 | 14zg2106 | 蒙脱石和沸石界面稀土微量元素赋存机理计算模拟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宋绵新 | 党政部门 |
174 | 14zg2107 | 应力波在粘弹性杆中的衰减机制及全塑料SHPB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陶俊林 | 土木学院 |
175 | 14zg0101 | 万亩柴胡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 | 科技部 | 索志荣 | 分析测试中心 |
176 | 15zg5101 | 再入气动模拟软件与工程数据库分析测试(国家项目子课题) | 科技部 | 杨雷 | 计算机学院 |
177 | 15zg2101 | 黑色页岩顺层氧化-酸蚀特性及失稳机制研究(合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朱宝龙 | 土木学院 |
178 | 15zg2102 | 高温高压下金属铍的相变和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罗雰 | 国防学院 |
179 | 15zg2103 | 聚合物链间阳离子-π相互作用的构筑与作用机理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常冠军 | 非金属实验室 |
180 | 15zg2104 | 时变正交光偏西投影场定量视频测量及其三维重建(合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学渊 | 信息学院 |
181 | 15zg2105 | 风洞动态试验对象姿态的视频测量及其运动规律建模(合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学渊 | 信息学院 |
182 | 15zg0101 | 青川县柴胡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合作) | 科技部 | 侯大斌 | 生命学院 |
183 | 15zg4101 | 先焊后弯管件弯曲弹塑性变形理论与测量技术研究(合作) | 科技部 | 朱目成 | 合作办 |
184 | 15zg4102 | 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及工程示范 | 科技部 | 董发勤 | 环资学院 |
185 | 15zg2106 | 考虑桥塔气动干扰和斜风作用的斜拉桥典型施工阶段抖振响应研究(合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简斌 | 土木学院 |
186 | 15zg4103 | 岛礁工程快速构筑材料、构件研究与应用示范(合作) | 科技部 | 廖辉伟 | 材料学院 |
187 | 15zg2107 | 非光滑聚类线性回归问题的全局算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龙强 | 理学院 |
188 | 15zg2108 | 微波烧结多物理场耦合过程的实验、建模与模拟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石建军 | 土木学院 |
189 | 15zg2109 | 冲击波加载下HMX基PBXs的分解机理及各向异性感度的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葛妮娜 | 非金属实验室 |
190 | 15zg2110 | 利用t和b夸克的衰变过程唯象研究低质量的WIMP型暗物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贾连宝 | 理学院 |
191 | 15zg2111 | 基于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评估TiH2膜的损伤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洋 | 国防学院 |
192 | 15zg2112 | 过剩氧对Pu/Am2Zr2O7+y晶格热传导影响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欣 | 国防学院 |
193 | 15zg2113 | 基于涂硼多丝室的弧形位置灵敏中子探测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小胡 | 国防学院 |
194 | 15zg2114 | 石墨烯/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跨尺度模拟及超高性能温度传感器研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阿拉木斯 | 制造学院 |
195 | 15zg2115 | 基于多孔介质散射的超音速诱导喷嘴脉冲清灰特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胥海伦 | 土木学院 |
196 | 15zg2116 | 硝胺类高能炸药微/纳分级结构的构筑与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段晓惠 | 非金属实验室 |
197 | 15zg2117 | 基于氯化富勒烯的分子探针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梁华 | 非金属实验室 |
198 | 15zg2118 | 金属配位交联高性能聚合物的构筑及其络合/解离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常冠军 | 非金属实验室 |
199 | 15zg2119 | 放电等离子烧结钆锆烧绿石的晶格固核机理与稳定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舒小艳 | 国防学院 |
200 | 15zg2120 | NtMTP蛋白在烟草Cd转运及分配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继恺 | 生命学院 |
201 | 15zg2121 | 杨树BOR基因在硼富集和高硼耐性中的作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欧庸彬 | 生命学院 |
202 | 15zg2122 | 犏牛与其亲本牛精原细胞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差异表达miRNAs功能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蔡欣 | 生命学院 |
203 | 15zg2123 | 高岭石的结构有序度和形貌特性对其“片-管”转化过程的影响及制约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谭道永 | 环资学院 |
204 | 15zg2124 | 锕系核素在锆基烧绿石-硼硅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中的可控固溶机理及化学稳定性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谢华 | 国防学院 |
205 | 15zg2125 | 露天铀矿区紫背浮萍根系表面诱导磷-铀矿化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聂小琴 | 国防学院 |
206 | 15zg2126 | 大气细颗粒物(PM2.5)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对释放自由基的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贺小春 | 材料学院 |
207 | 15zg2127 | 高原寒水型钙华的微生物沉积晶化动力学机制及其环境地质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董发勤 | 环资学院 |
208 | 15zg2128 | 外地核物质的预加热冲击实验与理论计算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修路 | 国防学院 |
209 | 15zg2129 | 90Sr,137Cs及其衰变子体的人造岩石固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杨玉山 | 国防学院 |
210 | 15zg2130 | LaCoO3外延膜的取向、结构调控及可见光催化性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海峰 | 分析测试中心 |
211 | 15zg2131 | 功能化石墨烯调控PEG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平 | 非金属实验室 |
212 | 15zg2132 | 新型阳离子捕收剂浮选黑色页岩镍钼矿的界面化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振 | 环资学院 |
213 | 15zg2133 | 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的清灰响应机制及清灰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颜翠平 | 环资学院 |
214 | 15zg2134 | 多场耦合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抗风可靠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张春涛 | 土木学院 |
215 | 15zg2135 | 基于外延单晶金刚石的同位素电池能量转换单元的设计、制作及性能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熊鹰 | 非金属实验室 |
216 | 15zg2136 | 新型双功能富勒烯基核素促排剂的制备与性能调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彭汝芳 | 非金属实验室 |
217 | 15zg2137 | 磷酸盐激光玻璃多尺度去除中水的化学贡献及其演变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余家欣 | 制造学院 |
218 | 15zg2138 | 嵌入压阻硅纳米线的高灵敏VOC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郭辉辉 | 信息学院 |
219 | 15zg2139 | 微弱核辐射信号稀疏重构模型及核素快速识别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坤朋 | 信息学院 |
220 | 15zg2140 | 抗密钥篡改可证明安全公钥密码算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秦宝东 | 计算机学院 |
221 | 15zg2141 | 参数可控无衍射微光束生成理论与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马国鹭 | 制造学院 |
222 | 15zg2142 | 紫外激光诱导熔石英元件损伤增长的动态行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蒋勇 | 理学院 |
223 | 15zg2143 | 研究熔石英光学元件亚表面纳米杂质粒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高翔 | 理学院 |
224 | 15zg2144 | 复杂声环境下的鲁棒自适应滤波理论及算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何宏森 | 信息学院 |
225 | 15zg2145 | 突发核安全事故情景构建和应对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刘樑 | 经管学院 |
226 | 15zg2146 | 导热增强型复合相变材料的影响因素及传热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杨文彬 | 非金属实验室 |
227 | 15zg2147 | 高功率激光光学材料中的光-声相互作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邱荣 | 理学院 |
228 | 15zg1101 | 高性能绿色薄膜专用料的制备技术(合作) | 科技部 | 康明 | 材料学院 |
229 | 15zg2148 | C1-C4小分子碳氢燃料燃烧的详细化学动力学模拟(合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熊绍专 | 土木学院 |
230 | 15zg2149 | 微尺度下Al/CuO MIC-CL20的燃烧特性及其反应行为研究(合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宇辉 | 土木学院 |
231 | 15zg4104 | 川西北藏区沙化土壤改良路经研究(合作)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王青 | 环资学院 |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持人 | 授奖 时间 | 获奖情况 | 备注 |
1 | 绵农2号姊妹系绵农3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 刘碧贵 | 1998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 | 地下矿山低贫化放矿与合理开采技术的研究(张志贵) | 刘兴国 | 1998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3 | VA菌根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冉成玺) | 汪洪钢 | 1993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4 | 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陶诗顺) | 李仕贵 | 2009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5 | 柴达木铅锌多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罗学刚) | 林大泽 | 2009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6 | 铝电解槽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及推广应用(戴亚堂) | 李劼 | 2014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7 | 复杂水域动力特征和生境要素模拟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陈永灿 | 2020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持人 | 授奖 时间 | 获奖情况 | 备注 |
1 | 四川植棉新技术系列规范化 | 谭云汉 | 1988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 | 湖北荆门石膏矿采场地区测定 | 肖正学 | 1990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3 | VA菌根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 冉成玺 | 1993 | 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4 | 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理论研究 | 张志呈 | 1994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5 | 陕南黑木林水镁石蛇纹石及其开发利用 | 董发勤 | 1994 | 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6 | 绵农二号、三号小麦的选育 | 刘碧贵 | 1995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7 | 工业过程随机稳态优化控制理论与算法 | 黄正良 | 1995 |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8 | 绵农二号及姊妹系小麦品种推广 | 邢国风 | 1997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9 | 地下矿山开采低贫化放矿与合理技术措施的研究(张志贵) | 刘兴国 | 1997 | 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10 | 绵农四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 刘碧贵 | 1998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1 | 微差爆破振动谱解析 | 张志呈 | 1998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二等奖 |
|
12 | 杂交水稻新恢系绵恢501的选育与应用 | 龙太康 | 200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3 | 绵农4号小麦品种推广 | 邢国风 | 2001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5 | 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机理及其稀植优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陶诗顺) | 任光俊 | 2006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16 | 环境友好的天然木素热塑材料应用研究 | 罗学刚 | 2006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7 | 高性能矿渣粉生产工艺及应用 | 卢忠远 | 2006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9 | 基于人体动觉智能图式的仿人智能控制理论(张华) | 李祖枢 | 2006 | 重庆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20 | 魔芋葡甘聚糖热塑新材料应用研究 | 罗学刚 | 2007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1 | 高纯木素的提取与产业化应用研究 | 罗学刚 | 2007 | 中国石油和化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
22 | 湘黔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铂族元素低温地球化学研究 | 易发成 | 2007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
|
23 | 青藏高原矿冶重金属废水生物质吸附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 罗学刚 | 2007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
|
24 | 魔芋葡甘聚糖热塑新材料应用研究 | 罗学刚 | 2008 | 中国石油和化学科学技术 进步二等奖 |
|
25 | 岩石动态损伤机理与护壁爆破的应用研究 | 肖正学 | 2008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二等奖 |
|
26 | 高配合力优质新质源不育系803A的创制及应用 | 谢崇华 | 201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27 | 四川杂交中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陶诗顺) | 任光俊 | 201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28 | 四川主要丛生竹定向培育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推广(胡尚连) | 陈其兵 | 201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29 | 新型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与锅炉工程(尚丽萍) | 郑德忠 | 2010 | 河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30 | 四川盆地中生代恐龙动物群研究(梁斌) | 王全伟 | 2010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31 | 青藏高原矿冶废水生物质吸附沉淀剂研制与应用 | 罗学刚 | 2010 | 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32 | 1:25万石渠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梁斌) | 王全伟 | 2010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33 | ICF用低密度SiO2气凝胶快速成型及可加工性研究 | 任洪波 | 20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 二等奖 | 合作 |
34 | 全啁啾镜色散控制钛宝石飞秒激光振荡器(邱荣) | 邱荣 | 20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 二等奖 | 合作 |
35 | 含能富勒烯衍生物的制备技术 | 彭汝芳 | 2010 |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
36 | 附子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应用(侯大斌) | 彭成 | 2011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37 | 高纯木素的提取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应用研发 | 林晓艳 | 2011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38 | 碳酸钙制备红色稀土荧光材料的研究 | 康明 | 2011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39 | 防氡防辐射砌筑水泥/腻子/涂料及其复合体的开发 | 董发勤 | 2011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40 | 复合硅酸盐硬质保温隔热板(FHP-Vc)节能技术研究 | 李嘉华 | 2011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41 | 四川省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 王青 | 2011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42 | 利用多种固体废渣协同生产绿色水泥的研究(卢忠远) | 王国成 | 2011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43 | 蛋鸡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何健) | 冯光德 | 2012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44 | 高性能柔性膨胀蛭石节能矿物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 | 彭同江 | 2012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45 | 电石渣改性磷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工艺技术研究(卢忠远) | 靳武士 | 2012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46 | 单面补强多胶主绝缘材料开发(马寒冰) | 伍尚华 | 2012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47 | 活性优质窖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陈彦) | 饶家权 | 2013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48 | 房屋建筑震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王汝恒 | 2013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49 | 环境友好型生物质基节水和缓控释材料创制与应用 | 罗学刚 | 2013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50 | 纤维素纳米粉体的生物合成方法及功能多糖的分子设计(裴重华) | 林强 | 2013 | 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51 | 核辐射环境安全综合监测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 | 庹先国 | 2014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52 | 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侯大斌) | 邓良基 | 2014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53 | 低木素/高纤维竹资源挖掘与关键酶基因克隆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 胡尚连 | 2014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54 | 数字化超声容积测量仪 | 陈波 | 2014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55 | 基于煤焦油渣再利用与膜分离技术的中小城镇污水再生系统及推广 | 董发勤 | 2015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56 | 高配合力高生物产量杂交稻骨干恢复系乐恢188的选育与应用(杨国涛) | 李乾安 | 2015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57 | 温石棉及其代用纤维的安全性评价及毒性 机制研究(董发勤) | 邓建军 | 2015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58 | 耐紫外、耐湿热、高阻隔性太阳能电池背板用聚酯薄膜研制与应用(马寒冰) | 唐安斌 | 2015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合作 |
59 | 环境友好型生物质基吸附和缓控释新材料的创制与应用 | 罗学刚 | 2016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0 | 强辐射环境强适应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张华 | 2017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61 | 猕猴桃产业提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陈彦) | 李明章 | 2017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合作 |
62 | 功能PET聚酯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卢忠远 | 2017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63 | 蒙脱石深度加工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 孙红娟 | 2017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4 | 太赫兹波大气衰减实验技术研究(邓琥) | 周逊 | 2017 |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5 | ****可视化平台 | 韩永国 | 2017 |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6 | 滇池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特征与生物效应研究(王彬) | 潘学军 | 2017 | 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67 | 基于四维GIS的矿井调度指挥及安全预警系统研发及应用(张永德) | 罗仙平 | 2017 | 青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合作 |
68 | 西南主要丛生竹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链示范(胡尚连) | 陈其兵 | 2017 | 第八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 二等奖 | 合作 |
69 | 基于卷烟破损率可靠性约束成都烟草物流系统优化与应用 | 宋红文 | 2017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协会 二等奖 |
|
70 | 长大锚索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朱宝龙) | 于贵 | 2017 |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 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71 | 金属屋面防风防暴雨技术措施研究与应用 | 古松 | 2017 |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72 | 铁路站房改扩建项目新旧站房衔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杨莉琼) | 吴冠雄 | 2017 |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 | 合作 |
73 | 放射性及重金属废水生物质基吸附富集材料的创制与应用 | 罗学刚 | 2018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74 | PTC热敏电子元件专用高纯碳酸钡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 竹文坤 | 2018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75 | 丰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西科麦4号和西科麦2号选育与应用 | 邢国风 | 2018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76 | 锶、铯、钴核素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资源的筛选及应用 | 王丹 | 2018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77 |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陶诗顺) | 马均 | 2018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78 | 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绝缘结构关键技术研发(杨海君) | 刘峰 | 2018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79 | 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绝缘结构件关键技术研发(杨海君) | 刘峰 | 2018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80 | 复杂过渡水域的动力机制和生境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 | 陈永灿 | 2018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 合作 |
81 | 含重金属铬废渣解毒固化一体化技术研究(徐中慧) | 焦斌权 | 2018 |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82 |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物流综合信息管控平台 | 张卫东 | 2018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83 | 大型高铁站房变高度屋盖体系施工关键技术(褚云朋) | 张志杰 | 2018 |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84 | 铁路站房改扩建项目新旧站房衔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杨莉琼) | 吴冠雄 | 2018 |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85 | 复杂环境作业装备非平稳非均布重载智能平衡控制技术、系统及应用 | 蒋刚 | 2019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86 | 适于现代产业链的竹种质资源选育技术创新与示范 | 胡尚连 | 2019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87 | 利用多种废物生产改性胶粉掺杂保温墙体砌块 | 廖辉伟 | 2019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88 | 附子/水稻规范化栽培新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黄晶 | 2019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89 | 高性能氚防护柔性材料创制与应用 | 周元林 | 2019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90 | 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绝缘结构件关键技术研发(杨海君) | 刘锋 | 2019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91 | 全天候激光透玻透膜成像仪(易发成) | 宋凤军 | 2019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92 | 放射性沾染监管的智能化技术与系列装置(张华) | 牛德青 | 2019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93 | 埋地天然气管道在桥桩施工振动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与安全监测(蒲传金) | 任翔 | 2019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94 | 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体系构建及其作用机制(胡小平) | 王玉忠 | 2020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个人 |
95 | 细粘粒高尾矿库灾害防控技术及其灾后影响评价体系(刘俊新) | 王光进 | 2019 |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 | 合作 |
96 | 基于平台经济成都卷烟现代营销体系构建(贺红梅) | 尹健康 | 2019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合作 |
97 | 广适高效废弃生物质快速处理处置微生物菌剂的创新与应用 | 罗学刚 | 2019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
98 | 顺层边坡失稳致灾机理及安全控制管理关键技术(刘俊新) | 胡启军 | 2019 | 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二等奖 | 合作 |
99 | 用于新************研制(黄亚文) | 刘梅芳 | 2019 | 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100 | 功能********制备与应用技术 | 彭汝芳 | 2019 |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
101 | 富勒烯批量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 | 金波 | 202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02 | 强适应型智能化电力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 | 李驹光 | 202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03 | 水氮高效利用型水稻育种方法创建与品种选育 | 王学春 | 202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104 | 工业供应链智能物流管理研究与应用(万娜娜) | 陈旭 | 202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105 | 基于碰撞树的RFID多标签识别防碰撞技术及标准化应用 | 贾小林 | 202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106 | 基于QMEMS工艺的新型压电石英频率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竹文坤) | 李辉 | 202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作 |
107 | 大功率动力锂电池组状态协同估计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王顺利) | 王霓 | 202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108 | 超高清信源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韩永国) | 杨战兵 | 202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109 | 基于互联网+智能双向储能充电系统的研发及示范应用(陈乾定) | 钟乐海 | 2020 |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作 |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类)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持人 | 获奖 时间 | 获奖情况 | 备注 |
1. | 《易逝品供应链界面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系列论文) | 罗加蓉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合作 |
2. | 同步全面小康建设中四川精准脱贫研究 | 庄天慧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
3. | 《“微博问政”与党的建设创新研究》(专著) | 陈文胜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4. | 《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系列论文) | 冉芳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合作 |
5. | 机制与对策——循环经济至中国探索 | 王朝全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6. | 社会风险不平等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 姚伟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7. | 农村公共产品流通机制研究 | 王建洪 | 2014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8. | 监禁刑现代化研究 | 廖 斌 | 2010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9. | 《自贡盐业契约研究》 | 徐文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0. |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研究》(专著) | 黄雯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1. | 《创新共同体:从实体转向虚拟》(专著) | 庞建刚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2. |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理论与现实》(专著) | 李恒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3. | 《四川袍哥简史》(专著) | 张嘉友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4. |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视域》(专著) | 韩太平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5. | 《四川翻译史研究》(专著) | 陈清贵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6. | 《“虚无”世界的黑色悲剧:20世纪新黑色电影研究》(专著) | 尹兴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7. | 《大跃进时期的文艺研究:基于群众中心的考察》(研究报告) | 周冰 | 2019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8. |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对接整合研究 | 张强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19. | 《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基于社会主义的视角》 | 许建文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20. | 二王杂帖词汇研究 | 张俊之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21.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教育引导与农户参与 | 华春林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22. | 社会管理创新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的分析 | 刘永强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23. | 灾后心理恢复与自我效能提升研究 | 翟瑞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24. | 基于价值观重构的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研究——三大反差引起的反思 | 涂自立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25. | 大卫·哈维城市空间思想研究 | 唐旭昌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26. | 重读《资本论》(增订本) | 胡志国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27. |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词典 | 郑剑平 | 2017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合作 |
28. | 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研究文字 | 曾小鹏 | 2014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29. | 龙筋凤髓判笺注 | 蒋宗许 | 2014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30. |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 廖 斌 | 2014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31. | 哲学的改造(译著) | 陈清贵 | 2014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32. | 失乐园(译著) | 刘 捷 | 2014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33. | 民国医事纠纷研究(1927-1949) | 龙 伟 | 2012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34. | 《信用、契约与文明》 | 刘 益 | 2012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35. | 中国当代政治实践的“和”理念 | 徐云峰 | 2012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36. | 汉语词缀研究 | 蒋宗许 | 2010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
37. | 强关系的凸显与我国社会分层 | 姚 伟 | 2012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 |
|
38. | 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 刘秀明 | 2012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的相关规定,为保证学校全日制普通高考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校名为西南科技大学,英文译名: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学校代码:10619。学校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在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本科招生专业79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8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第三条 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西部14所高校之一。学校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现有两个教学校区:青义校区、西山校区。
第四条 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全面推进教育部“阳光工程”建设,为国家和学校选拔优秀人才。接受各级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学校设立西南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委员会,全面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执行学校党政有关招生工作的决定,研究制定学校招生工作的实施办法,并监督招生工作的全部过程。招生委员会由相关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院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等组成,校长任主任,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校招生就业处。
第六条 招生就业处是组织和实施学校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普通高考招生录取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学校纪委是学校本科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机构,按照《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录取监察工作实施办法》对招生录取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第三章 招生计划、学制和毕业条件
第八条 学校普通全日制本科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计划和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院(招生办公室)向社会公布。根据教育部规定,我校预留计划为本科招生计划的1%。预留计划用于解决各省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问题。
第九条 学校本科专业中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学制为五年,其余为四年。
第十条 学校本科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三年到六年(五年制专业为四到七年)内修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者颁发西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第十一条 西南科技大学与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合作开办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达到相应条件后颁发西南科技大学相应专业毕业证书、工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田纳西州立大学理学学士学位证书(获田纳西州立大学学位证书须按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方案,满足外方大学入学要求,赴外方大学学习一年并达到授位要求),入校后不能转专业。
第四章 进档考生录取规则
第十二条 学校普通全日制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四川省教育厅领导下,参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的招生录取工作。
第十三条 学校实行按专业和学科专业类相结合的招生模式,学生完成大类基础培养阶段后,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专业分流或转专业。
第十四条 学校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省市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实行顺序志愿投档模式的省市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录取时对生源质量好的省区按规定可适量增加招生计划。
第十五条 凡投档到我校的考生,身体达到相关专业要求后,录取时按“分数优先”原则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和调剂,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调剂专业依据该批次考生报考热度由高到低排序。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进行排序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者或录取满额时,则作退档处理。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清”的录取规则。学校会计学(ACCA)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原则上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第十六条 外语类专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应试外语语种与专业相同的考生,其它专业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仅能以英语、日语或俄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部分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报考。
第十七条 艺体类专业录取规则:对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成绩均上线的考生,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投档成绩录取,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没有明确投档规则的,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专业成绩相同,依次按文化总分、外语、语文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其中:四川艺术类考生文化成绩要求达到省控线上50分(含50分),体育类考生文化成绩要求达到省控线上20分(含20分)]体育类专业考生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68米,女生不低于1.58米。
第十八条 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学生进校后学校将组织相关测试。
第十九条 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学校原则上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第二十条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要求,学校将组织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对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其情况予以处理。凡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一条 我校认可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面向全国普通高校规定的加分政策,加分后形成的总成绩作为进档及专业安排的依据。
第五章 其他
第二十二条 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事宜,按照教育部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办法,依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以及我校特殊类型招生简章执行。
第二十三条 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标准严格按照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有关政策执行。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按照规定的项目,坚持学生自愿、不得营利的原则收取。
第二十四条 学校选拔能模范遵守国家有关招生政策法规、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的教师和干部参加招生宣传和招生录取工作。所选人员均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招生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参加招生录取的工作人员须无直系亲属参加当年的高考。
第二十五条 学校招生的详细情况和录取结果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查询:
1、“西南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网站(http://zs.swust.edu.cn);
2、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咨询热线:0816-6089071;
3、微信公众号查询:SWUSTZSZX。
第二十六条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接受社会和广大考生的监督,学校未授权任何中介机构进行招生录取工作。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信函或电话向学校纪委反映情况或投诉。投诉电话:0816-6089051。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以教育部及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规定为准。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由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2〕8号)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我校2023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学校校名为西南科技大学,英文译名: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学校代码:10619。学校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在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本科招生专业79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8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西部14所高校之一。学校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现有两个教学校区:青义校区、西山校区。
二、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及范围
专业名称 | 国标代码 | 招考省份 | 招收方向 | 计划 |
音乐表演 | 130201 | 河北、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 | 四川:声乐(美声、民族唱法)、民乐(二胡、古筝)、钢琴、手风琴、管乐(古典萨克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湖南、河南:舞蹈; 陕西: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大提琴、萨克斯、二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古筝; 甘肃:钢琴、二胡、萨克斯(古典)、手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河北:钢琴、二胡、萨克斯、手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 待定 |
音乐学 | 130202 | 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四川 | 音乐学 | 待定 |
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1305 | 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西、四川、甘肃 | 设计学类 | 待定 |
注:各省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三、录取原则
1.录取规则:学校认可艺术类省级统考(联考)专业成绩,对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成绩均上线的考生,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投档成绩录取,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没有明确投档规则的,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专业成绩相同,依次按文化总分、外语、语文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其中:四川艺术类考生文化成绩要求达到省控线上50分(含50分)]。
2.新生入学后,学校将进行全面复查。复查包括报名资格及专业能力测试,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按教育部相关要求予以处理。
四、联系方式
1.“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在线”网站(http://zs.swust.edu.cn);
2.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咨询热线:0816-6089071;
3.微信公众号查询:SWUSTZSZX。
4.学校招生录取接受社会和广大考生的监督,学校未授权任何中介机构进行招生宣传和招生工作。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信函或电话向学校纪委、监察处反映情况或投诉。投诉电话:0816-6089051。
国家级科研平台
序号 | 科研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批文号 |
1 |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科技部、 教育部 | 2001 | 国科发高基[2010]139号 |
2 | 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共建) | 科技部 | 2007 | 国科发计字[2007]176号 |
3 |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培育基地 | 科技部 | 2010 | 国科发高基[2010]65号 |
4 | 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 | 2018 | 国科发基[2018]32号 |
5 | 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 | 国家遥感中心 | 2019 | 国遥字[2019]18号 |
部委级科研平台
序号 | 科研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批文号 |
1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2007 | 教技函〔2007〕46号 |
2 | 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2009 | 教技函〔2009〕91号 |
3 | 制造过程测试技术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2010 | 教技函〔2010〕52号 |
4 | 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2021 | 国知发服函字〔2021〕167号 |
5 | 拉美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2011 | 教外司专〔2011〕1512号 |
省级科研平台
序号 | 科研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批文号 |
1 | 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科技厅 | 2003 | 川科基〔2003〕2号 |
2 | 四川省风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科技厅 | 2008 | 川科高〔2008〕11号 |
3 | 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科技厅 | 2011(2009) | 川科高〔2011〕9号(川科高〔2009〕15号) |
4 | 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四川省国际 科技合作基地 | 四川省科技厅 | 2011 | 川科外〔2011〕5号 |
5 | 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科技厅 | 2012 | 川科基〔2012〕10号 |
6 | 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财政厅 | 2014 | 川教函〔2014〕322号 |
7 | 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 | 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 | 2014 | 川公办发[2014]416号 |
8 | 四川省互联网健康服务融合工程实验室 |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15 | 川发改高技[2015]534号 |
9 | 新型含能材料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 |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财政厅 | 2015 | 川教函〔2015〕624号 |
10 | 农业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 |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财政厅 | 2015 | 川教函〔2015〕624号 |
11 | 工程材料与结构冲击振动四川省 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科技厅 | 2016 | 川科函基[2016]6号 |
12 | 四川省水泥基绿色建筑材料工程实验室 |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16 | 川发改高技[2016]699号 |
13 | 四川省非金属矿粉体改性与高质化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 |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17 | 川发改高技[2017]190号 |
14 | 危险废物与先进材料国际科技 合作基地 | 四川省科技厅 | 2018 | 川科外〔2018〕12号 |
15 | 四川省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科技厅 | 2019 | 川科高〔2019〕26号 |
16 | 四川省工业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四川省科技厅 | 2020 | 川科高〔2020〕19号 |
17 | 特种能源及新能源材料科学数据库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四川省科技厅 | 2021 | 川科基〔2021〕6号 |
18 | 四川省辐射环境数智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21 | 川发改创新高技函〔2021〕1162号 |
19 | 牛羊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四川省科技厅 | 2023 | 川科外发[2023]1号 |
20 | 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 | 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 | 2007 | 川社联〔2007〕33号 |
21 | 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 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 | 2007 | 川社联〔2007〕33号 |
22 | 四川省社会法制教育普及基地 | 四川省社科联 | 2011 | 川社联发〔2011〕8号 |
23 | 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 | 四川省社科联 | 2014 | 川社联发〔2014〕31号 |
24 | 四川省历史文化故事普及基地 | 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委宣传部 | 2016 | 川社联发[2016]13号 |
25 | 军民融合发展研究智库 | 四川新型智库建设领导小组 | 2017 | 川智组发〔2017〕5号 |
26 | 绿色材料发展与创新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社科联 | 2022 | 川社联发〔2022〕14号 |
地厅级科研平台
序号 | 科研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批文号 |
1 | 控制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1999 | 川教高〔1999〕33号 |
2 | 环境工程自控技术四川省高等 学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2001 | 川教高〔2001〕60号 |
3 |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高等 学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2001 | 川教高〔2001〕60号 |
4 | 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四川省高等 学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2006 | 川教〔2006〕313号 |
5 | 核辐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 | 川教函〔2010〕594号 |
6 | 非金属矿产地质及其开发利用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0 | 川教函〔2010〕594号 |
7 | 西南竹类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四川林业草原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林业草原局 | 2022 | 川林科函〔2022〕183号 |
8 | 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 | 四川省教育厅 | 2007 | 川教函〔2007〕403号 |
9 | 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4 | 绵社联发(2014)7号 |
10 | 四川体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4 | 绵社联函(2014)22号 |
11 | 四川绵阳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与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5 | 绵社联函[2015]12号 |
12 | 四川信息管理与服务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5 | 绵社联函(2015)24号 |
13 | 四川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 | 四川省教育厅 | 2017 | 川教函〔2017〕503号 |
14 | 四川王右木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7 | 绵社联函[2017]40号 |
15 | 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8 | 绵社联函[2018]16号 |
16 | 四川图书情报与期刊发展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19 | 绵社联函(2019)20号 |
17 | 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与辅导中心 | 四川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 2019 | 川文明办[2019]15号 |
18 | 四川文艺评论研究中心 |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2021 | 关于同意在西南科技大学挂牌成立“四川文艺评论研究中心”的批复2021.03.06 |
19 | 四川党风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22 | 绵社联函〔2022〕40号 |
20 | 中国(绵阳)科技城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22 | 绵社联函〔2022〕16 号 |
21 | 中国(绵阳)科技城网络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 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2022 | 绵社联函〔2022〕34 号 |
学校科研机构
序号 | 机构名称 | 挂靠学院 |
1 | 纳米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信息技术中心 | 信息工程学院 |
3 | 建筑建材设计研究院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4 | 高教研究所 | 学校直属 |
5 | 非金属矿研究所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6 | 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7 | 国土资源利用研究所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8 | 绵阳西科环境安全技术研究所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9 | 微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信息工程学院 |
10 | 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1 | 新材料研究所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2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3 | 生物质化学衍生物与环境友好材料研究所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4 | 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所 |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
15 | 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16 | 水稻研究所 |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 | 小麦研究所 |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18 | 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19 | 区域经济研究所 | 经济管理学院 |
20 | 企业管理与发展研究所 | 经济管理学院 |
21 | 法学研究所 | 法学院 |
22 | 网络融合工程实验室 | 学校直属 |
23 | 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研究中心 | 政治学院 |
24 | 远程与继续教育研究中心 | 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
西南科技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西南科技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管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印发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的要求,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校名为西南科技大学,英文译名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SWUST),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学校是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代码为10619。 第三条 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四条 学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详见学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需全脱产在校学习。 学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可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四川省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具体工作办法,统筹和推进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严格执行“集体议事、集体决策、会议决定”的规程,审议决策考试招生重大事项等。 第六条 研究生院是组织和实施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学校纪委是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机构,按照《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录取监察工作实施办法》对招生录取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第三章 报名 第八条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2024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第九条 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八条中的各项条件。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八条中的各项条件。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以下简称MBA)、公共管理(以下简称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八条中第1、2、3各项的条件。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第十条 符合学校相关学科、类别报考条件且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 已被学校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免试攻读研究生接收工作的实施办法由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另行制定并公布。 第十一条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详见报考点公告)。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9月24日至9月27日预报名),每天9:00-22:00。 2.网上报名地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 3.考生应在规定时间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学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工作情况,并向学校提供真实材料。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4.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研招网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2023年12月18日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并提交学校审查。 6.符合《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学校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 符合《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学校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8.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学校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1.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二)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报考点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学校和报考点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第四章 招生考试 第十二条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第十三条 初试时间为2023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 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初试地点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及报考点公告。 第十四条 复试环节包括资格审查、体检、专业考核和外语测试等。复试时间及具体事宜,由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另行公布。 第十五条 调剂工作在复试阶段开展,具体要求和程序待初试结束且教育部复试录取政策确定后由学校另行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的调剂服务系统填写调剂志愿。 第五章 录取 第十六条 学校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学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招生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第十七条 定向就业的考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报考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学校将严格审核其定向就业合同,从严掌握。 第十八条 录取工作的具体安排,由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另行公布。 第六章 学制和培养标准 第十九条 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MBA与MPA学制为2.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6年。 第二十条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学位标准,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学校将根据其学习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第七章 学费及奖助政策 第二十一条 学校按照四川省相关文件的规定收取研究生学费及住宿费。
上述学费及住宿费若有调整,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批复为准。 对超过规定学制年限未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将按学校财务相关文件规定收取学费及住宿费。 第二十二条 学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下列奖助学金:
为鼓励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学校设立有在读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以及学院设立的社会奖学金。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绿色通道”。家庭困难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或高校助学贷款。 第二十三条 学校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下列奖学金:
第二十四条 上述奖助政策的详细评选办法、覆盖范围、比例和发放细则请参看学校、学院相关管理文件和当年评选通知。 第八章 违规处理 第二十五条 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实考试的意识。初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招生单位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招生单位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学校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学校工作人员,由学校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第二十七条 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及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九章 特别说明 第二十八条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校后,统一入住学生公寓,收费按本章程第二十一条列明的标准执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校后,宿舍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后勤集团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学校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 学校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进校后原则上均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 第三十一条 录取学习方式为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入学时应将本人人事档案以学生身份转入学校。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以教育部及四川省的规定为准。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学校2023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根据教育部、四川省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坚持按“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地选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扩大学科和导师招生自主权,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做到信息公开、以人为本、尊重考生、服务考生,确保博士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科学公正、规范透明。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条 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博士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的领导和统筹管理,决策处置重大问题。研究生院负责制定学校博士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指导并检查各招生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相关工作,汇总上报各类录取材料。学校纪委全程监督学校博士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受理考生申诉。学校保密办公室负责指导与监督学校博士招生考试的保密工作。
第四条 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纪委、研究生院和保密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的招生工作巡视检查组,全程监督、巡视、检查学院2023年博士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情况。
第五条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博士招生考试的复试工作。学院应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结合本学院学科特点,认真梳理复试各工作环节,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研判,强化责任,规范流程,严守纪律。
第六条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博士招生一级学科中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成立复试考核小组,具体实施对每位考生的复试考核。考核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小组成员应责任心强、为人公正、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外语交流能力强;小组成员名单应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七条 学院应强化分岗分级培训,对所有参加博士招生考试的人员进行招生政策、业务和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明确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评判规则和评判标准,做到任务清楚、责任明确;要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的作用,明确导师在考试工作中的权利、责任和纪律要求,规范其工作行为;对不称职的导师或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换。
第三章 初/复试工作
第八条 初试的方式为线下闭卷笔试,每门课程的考试时长为180分钟,单科满分100分。初试的具体安排详见学校研究生院另行发布的初试考前公告。
第九条 初试的内容按照《西南科技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西南科大通字〔2022〕134号)中招生目录及相关科目的考试大纲确定。
第十条 复试工作在5月30日前完成,具体日期由各学院确定后对外公布。
复试考生名单根据学院自主划定的分数线确定,差额比例不低于1:1.2。
初试思想政治理论科目考试成绩未达60分者不得参加复试。
第十一条 学院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分类复试,分别进行,各有侧重”的原则,优化复试内容,改进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对考生的专业基础、现有成就与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评价;要注重考察考生在学科领域的创新精神、能力和潜质。同一学科的复试时长、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应当统一。
第十二条 复试采取现场面试方式进行,考生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应全程脱稿,面试时间不少于25分钟/生,面试内容具体包括:
(一)全英文自我陈述(5分钟)。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本科和硕士阶段就读学校情况及学科(专业)介绍、工作单位简介及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情况。
(二)主题学术报告(10分钟)。考生选择一个熟悉的本学科学术或科研方向进行自命题讲解或评述(可为硕士论文研究方向或博士阶段拟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最新研究动态、已掌握的情况、个人已做的工作或对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
(三)问答(10分钟)。考核小组根据考生的主题学术报告、自我陈述、个人提交的科研材料等随机提问。
第十三条 复试期间,考核小组应对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书面记录。考核小组成员应现场独立评分,一经确定不得改动。
第十四条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应在复试中加试不少于两门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硕士阶段主干课程,每门课程满分为100分。加试课程不计入总成绩。
加试的方式为笔试,每门课程的考试时长不少于120分钟。加试结束后,考生的名单及成绩应报学校研究生院备案。
同等学力考生的身份以初试网上报名时的信息为准。
第十五条 复试期间,学院应安排专人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工作学习态度、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考核结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第十六条 复试相关资料由学院安排专人专柜保存,随时备查。其中,复试相关书面材料保存三年,录音录像资料保存一年。学院、考核小组要对复试结果负责。
第十七条 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各部分的成绩比例并提前对外公布,原则上考核小组(导师除外)评价50分~70分、导师综合评价30分~50分。
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满分100分)=初试总成绩÷3×(30%~40%)+复试成绩×(60%~70%)。
第十八条 考生应在拟录取阶段向学院提交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需加盖体检医院公章)。考生体检项目和标准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录取
第十九条 学院按照学校下达的招生计划,依据本办法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充分尊重博士研究生导师及招生学科意见下,参照考生的申请材料、入学考试总成绩,以及思想政治和品德考核结果、体检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并分学科提出拟录取名单。
第二十条 确定拟录取名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已在学校2023年博士招生学科目录中公布的导师方可在本年度招生,招收总人数(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已录取人数)不超过2名(招收科研博士专项计划的人数限1名)。
校内首次独立指导博士的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招生人数不超过1名。
(二)各学科按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确定拟录取名单。当同一总成绩出现并列时,复试成绩高者优先;若同一复试成绩分数出现并列时,初试外语科目成绩高者优先。
(三)复试前和录取过程中,考生因受导师招生名额限制者,可申请在同一学科内调至未达招生限额的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的环境经济与管理既不能调入也不能调出),如无导师接收则自动淘汰。
第二十一条 学院建议拟录取的博士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且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级部门,经教育部、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录取检查通过后确定为正式录取。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
(二)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包括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填写错误引起的)。
(三)未通过学历(学籍)审核且未能在规定的日期前按要求提供认证材料者。
(四)不能提供有效材料或提供虚假材料(包括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无论何时一经查实者。
(五)体检不合格或未参加体检者。
(六)复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
(七)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任何一门成绩未达到60分者。
(八)考试过程中录音录像、在网络或者个人之间传播者。
(九)其它不符合教育部、四川省招生规定者。
第二十三条 拟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2023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书,否则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四条 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入学时应将本人的人事档案以学生身份转入学校。科研博士必须选择非定向就业。
第二十五条 对在招生考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
第五章 入学复查
第二十六条 录取的新生(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入学后3个月内,学院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和《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西南科大发〔2021〕32号)的要求,对所有新生进行全面复查。
第二十七条 入学复查应包含下列方面:
(一)报考资格复查。录取的新生报到时,学院通过审查新生提交的材料,再次核实学生是否满足博士的报考及录取条件;应届硕士毕业生还需提供硕士毕业证书。学院应通过考生信息库、考试录像资料和录取信息库进行核对。
(二)学业水平复查。录取的新生入校后,学院应组织学业水平复查,复查可采取笔试、面试、综合考核等方式进行。复查内容应根据《西南科技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西南科大通字〔2022〕134号)中招生目录规定的初/复试科目考察范围确定。
(三)健康状况复查。录取的所有新生都应在入学后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到西南科技大学医院参加体检。
第二十八条 复查不合格的,不予注册学籍或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将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第六章 信息公开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 西南科技大学纪委全程监督学校博士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的各个环节。监督电话:0816-6089051(纪委办公室)。
学院纪委负责本学院的监督工作。
在复试过程中,学校、学院两级监督检查工作人员在不干扰正常复试工作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措施监督复试工作。
所有参与复试录取工作的人员都要认真负责、严格保密,切实维护复试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对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要追究责任。
本年度有直系亲属参加本次博士招生考试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应主动回避,不得参加复试工作。
第三十条 学院要在本学院网站上开辟专栏,应及时公布、公示本学院的招生考试工作细则、学科招生计划、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名单、复试相关成绩等重要信息。拟录取名单由学校统一公示,公示时间为十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有考生因不符合录取政策而被取消拟录取资格或因故自动放弃拟录取资格的,则由候补考生依据录取规则顺序递补。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录取。
第三十一条 学校实行复议制度,保证投诉、申诉和监督渠道的畅通。考生如对考试结果有异议的,应在拟录取名单公示期间向学校纪委办公室投诉和申诉。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出决定,责成招生学院处理和回复。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以教育部及四川省的规定为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西南科技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西南科技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管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印发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2〕3号)的要求,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校名为西南科技大学,英文译名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SWUST),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学校是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代码为10619。 第三条 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四条 学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详见学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需全脱产在校学习。 学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可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四川省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具体工作办法,并监督招生工作的全部过程。 第六条 研究生院是组织和实施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学校纪委是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机构,按照《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录取监察工作实施办法》对招生录取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第三章 报名 第八条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2023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第九条 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八条中的各项条件。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八条中的各项条件。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以及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以下简称MBA)、公共管理(以下简称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八条中第1、2、3各项的条件。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第十条 符合学校相关学科、类别报考条件且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 已被学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接收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实施办法由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另行制定并公布。 第十一条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详见报考点公告)。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9月24日至9月27日预报名),每天9:00-22:00。 2.网上报名地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https://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 3.考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学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考生应如实填写学习/工作情况,并向学校提供真实材料。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再修改报名信息。 4.考生应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研招网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2022年12月18日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并提交学校审查。 6.符合《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五十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将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学校在复试(含调剂)前将进行复审。 符合《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将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无误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学校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二)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1.确认安排由各报考点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和公布。确认的具体时间、程序由报考点确定和公布。 2.考生应按报考点的要求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等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本人自行承担。 第四章 招生考试 第十二条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第十三条 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 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初试地点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及报考点公告。 第十四条 复试环节包括资格审查、体检、专业考核和外语测试等。复试时间及具体事宜,由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另行公布。0854电子信息、0855机械、0856材料与化工、0857资源与环境4个专业学位类别下设不同方向的,将由招生学院分别在该类别下分方向进行复试和拟录取。 第十五条 调剂工作在复试阶段开展,具体要求和程序待初试结束且教育部复试录取政策确定后由学校另行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的调剂服务系统填写调剂志愿。 第五章 录取 第十六条 学校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学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招生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确定录取。 第十七条 定向就业的考生应当在拟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报考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学校将严格审核其定向就业合同,从严掌握。 第十八条 录取工作的具体安排,由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另行公布。 第六章 学制和培养标准 第十九条 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MBA与MPA学制为2.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6年。 第二十条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学位标准,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学校将根据其学习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第七章 学费及奖助政策 第二十一条 学校按照四川省相关文件的规定收取研究生学费及住宿费。
上述学费及住宿费若有调整,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批复为准。 对超过规定学制年限未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将按学校财务相关文件规定收取学费及住宿费。 第二十二条 学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下列奖助学金:
为鼓励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学校设立有在读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励以及学院设立的社会奖学金。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绿色通道”。家庭困难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或高校助学贷款。 第二十三条 学校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供下列奖学金:
第二十四条 上述奖助政策的详细评选办法、覆盖范围、比例和发放细则请参看学校、学院相关管理文件和当年评选通知。 第八章 违规处理 第二十五条 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实考试的意识。初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招生单位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招生单位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学校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学校工作人员,由学校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第二十七条 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及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九章 特别说明 第二十八条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校后,统一入住学生公寓,收费按本章程第二十一条列明的标准执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校后,宿舍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后勤集团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学校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 学校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进校后原则上均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 第三十一条 录取学习方式为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入学时应将本人人事档案以学生身份转入学校。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以教育部及四川省的规定为准。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
学校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九所”)共同主办的产学研合作交流会暨2023年磁性材料与器件研讨会在绵举行,校所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创新与技术合作,总结产学研合作成果。
绵阳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泓,中国电科九所所长吴江,副所长陈劲松、闫欢;学校校长黄琦,副校长尚丽平、代波以及会议特邀嘉宾电子科技大学余忠教授出席会议。中国电科九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科研人员,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80余人参加会议。
2023年是学校产学研联合办学30周年,多年来,作为学校重要董事单位,中国电科九所对学校的发展建设给予了重要关心与支持。在新的阶段,为进一步深化长效合作机制,丰富双方产学研合作新内涵,研讨会前,学校与中国电科九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尚丽平、陈劲松分别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双方将聚焦“卡脖子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战略协同,集聚攻坚合力,加强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创新平台共建、创新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赋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提升。
董泓代表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对学校与中国电科九所积极参与绵阳科技城建设表示衷心感谢,对双方此次强强联合、深化合作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本次会议是落实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精神的主动姿态和务实举措,是双方继往开来的深度牵手,是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无缝对接,是专业与人才的同频共振,更是学校院所建设与地方发展的携手并进。她相信通过一系列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务实合作,西南科技大学与中国电科九所谱写出的科技创新崭新篇章,必将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促进绵阳高新区加快发展百亿级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助力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
吴江表示,近年来,中国电科九所与西南科技大学项目联合攻关、项目指南编制、互聘客座讲师、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就进一步加强校所合作,希望通过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院所合作层次,延展合作的深度,拓宽合作的广度,通过叠加政府、高校院所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资源,进一步汇聚创新活力,真正实现能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价值高的成果。他希望共建双方相向而行,优势叠加,共同打造产学研一体化通道;同时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打造学校优势学科,实行技术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新机制,共同为科技城建设成为产业强市培养更多磁学专业人才,为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提供有力支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黄琦表示,西南科技大学的每一次跨越发展和成长壮大,都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同心协契,离不开中国电科九所等董事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近年来,学校与各董事单位一道携手并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效,大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此次未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既是双方产学研合作的里程碑,更是未来携手的新起点,真诚希望双方本着“携手并进 互利共赢”的原则,全面增进合作友谊,不断深化合作互信,切实巩固合作成果,共同推动校企双方产学研合作更上新台阶,共谋发展,共享发展,为深度服务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深入落实落细双方合作,增进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双方以党建引领促事业发展,以结对共建谋合作新篇。中国电科九所第一事业部党支部与学校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中国电科九所第四事业部党支部与学校数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党支部,中国电科九所创新中心党支部与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党支部分别结对共建,吴江、黄琦为双方共建基层党组织授牌。
研讨会上,学校科学技术发展部科技创新与基地建设处处长古松、中国电科九所科技处处长程俊杰回顾了双方前期科研合作情况,介绍各自技术攻关、平台建设、成果产出等科技创新情况,展望了双方未来围绕磁性前沿技术可开展的项目合作、人员交流以及基地建设等合作蓝图。
电子科技大学余忠教授以“磁性材料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从软磁材料的分类、研究背景及应用,微波铁氧体材料及微波器件的研究方向,磁性薄膜材料的背景及应用等方面呈现出磁性材料研究、应用的全面立体图景,为现场师生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创新发展思路。
学校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勇教授作“高频软磁材料和微器件”主题报告,中国电科九所高级专家王檠探讨了“铁氧体环行器的选择与应用”,中国电科九所李晓宇介绍了“微磁传感器及目标探测技术”……与会人员聚焦多个前沿话题,碰撞思想火花,深入探讨了双方研究磁性材料的新技术、新应用、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